媽祖動態

      明崇禎朝敕封“碧霞元君”考辨

      來源:網絡收集    編輯發布:媽祖弟子
      ——兼論泰山娘娘與媽祖信仰之關系

       周郢

          摘要:清初出現的《天妃經》,稱明崇禎朝曾加封媽祖為“碧霞元君”。此事屢經學者考辨,皆認為出自道士假托。今以新史料佐證,崇禎帝敕封元君神號確有其事,只不過所賜封者并非媽祖,而是泰山娘娘。其事在崇禎十三年,所加之號為“青靈普化慈應碧霞元君”等。后道士為爭取信眾,潛將崇禎敕封泰山之號移于媽祖,遂造成后世兩神名號混淆的一重公案。

         關鍵詞:崇禎帝;碧霞元君;泰山娘娘;媽祖

          海神媽祖是否曾被明廷敕封為“碧霞元君”?這一封號與泰山娘娘是否有所關聯?向為民間信仰研究中令人困撓的難題。今通過新發現的清代《顏神鎮志》史料,試揭這一歷史懸疑。

          一、媽祖敕封“碧霞元君”說之源出

          媽祖被敕封為“碧霞元君”說,最早出于清人汪楫《使琉球雜錄》卷五《神異》條中,云:

          康熙二十年九月十四日黎明,夢與同官臣喬萊同登一山,入小廟,仰視懸旙,見旙末為“碧霞元君”四字,疑為泰山之神,爰下拜。有女官搴帷出,延入后宮。宮甚隘,神趺坐炕上,衣飾如妃后。命臣坐,辭不敢。神曰:“公操爵人之柄,坐宜也。”因就坐案側,神語甚多,不能悉記。已復賜食一器,略似薏米,玉色天香,不同人間味。覺以告萊,不解何故也。聞中頂有泰山廟,齋戒以往,入廟,殊不似夢中所見。……二十一年元旦,入朝見高麗、土魯番諸國朝賀,中有黃首帕者數人,為前此所未睹,問而知為琉球貢使。三月,始奉有選擇出使之命。與中書林麟焻同被選。麟焻字石來,夢中與偕之喬萊,則字石林,昔官中書。始悟與偕者,故中書林石來也。固知夢語簽詩莫非預定,而夢尤巧幻。獨未明此何與泰山神事,而先期示告如此。后行經杭州,登吳山,致祭越國公祖廟,廟之左有天妃宮,天妃為海道正神。臣方疏請諭祭,因肅謁,見殿額為前使臣夏子陽所立,而懸旛累累,皆大書“碧霞元君”。驚呼道士問之,曰:“天妃也,胡為元君哉?”對曰:“然不獨泰山有是稱也,天妃封號亦如之。”問其詳,不能對。越日,過孩兒巷天妃宮,無意中得《天妃經》一函于案上,其后詳書歷朝封號,則“碧霞元君”者,崇禎十三年加封天妃之號也,神之靈顯如是。[1]

          天妃,莆田林氏女也。……明太祖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圣妃”,成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莊烈帝封“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已又加“青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2]

          記錄媽祖敕封事之汪楫,系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出使琉球之使臣。如其所述,楫于奉使途中經杭州天妃宮,獲《天妃經》一函,書中詳載天妃(媽祖)歷代封號,其中便有崇禎十三年(1640)加封天妃“碧霞元君”神號之事。且記其神號全稱為“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

          自汪楫之記出,后世競相引述。如康熙朝徐葆光所撰《中山傳信錄》卷一《天妃靈應記》[3]、乾隆朝周煌《琉球國志略》卷七《祠廟·天后封號》[4]、嘉慶朝李鼎元《使琉球錄》[5]皆信從汪楫之說。甚至清廷所修官書中也予以采錄。如雍正朝修《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海神部》稱:“按《名山藏·典謨記》……愍帝崇禎□年封天妃‘碧霞元君’。”又乾隆朝修《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八云:“原出朝陽關,沿河往南有天妃宮。……莊烈帝封‘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己又加‘靜(當為青)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原注:《使琉球雜錄》)。”[6]清姚福均《鑄鼎余聞》卷一:“《黟縣志》云:泰山碧霞元君祠,宋真宗時敕建。又天后,明亦曾封為碧霞元君。”當代研究中也不乏信從此說者[7]。后來這一封號又進一步附會為臨水夫人的神號[8]。宗力等《中國民間諸神》中論稱:“臨水陳夫人,亦福建奉祀之女神。以諸書稱其亦受封為崇福夫人、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二號與天妃相同,……該神實未受朝廷封賞,人們遂移天妃之號冠戴之。”[9]

          然而,崇禎敕封所說據的原始材料,只來自一冊道經《天妃經》。此經今已失傳,推測應出于清初道士之筆。明清時民間經卷往往虛稱靈應、杜撰封典,故而此說的真實性實堪置疑。清康熙時揆敘《隙光亭雜識》卷一辯云:“明崇禎朝封天妃為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元君與天妃非一神,明矣。崇禎時合而一之,果何據乎?”[10]雍正時《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淮安府部·紀事》所引資料中,已指稱此號為“謬加”:“崇奉顯圣,第止宜稱‘天妃’,而不察者謬加以‘碧霞元君’字號,此則泰山之神,非漕運之靈濟者矣。”乾隆時程穆衡《燕程日記》中亦云:“汪楫《使琉球雜錄》則謬以元君為天妃矣。”[11]民國容庚《碧霞元君廟考》認為:“殆誤會天妃為天仙,故有碧霞元君封號耳? ”[12]徐曉望《媽祖信仰史研究》于此指出:“分析汪楫敘述碧霞元君的史料,使人啼笑皆非,因為,他并沒有掌握明末的官方文獻,只是從杭州孩兒巷天妃宮得到了道士的記載,這類‘史料’究竟是否可靠,實在要打個問號。”[13]鄭麗航文中更作了細致辨析:“‘崇禎之封’的說法幾乎皆出汪文,經過康熙、雍正朝的訛傳,到乾隆后的一些記載不僅無法注明來源,且年代也更為模糊,對褒封年代僅以‘前明’、‘明末’、‘明’等一筆帶過。鑒于這次褒封的不可信,清初的一些媽祖志書已持否定態度,如僧照乘于康熙二至二十二年(1663—1683)刊印的《天妃顯圣錄》、林清標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印的《敕封天后志》均無記載明崇禎年間的這兩次褒封。”而最有力的論斷則是:“‘元君’是道教對女子成仙者的美稱,而在宋明兩朝均沒有以‘元君’來封任何女神的先例,更不要說把‘碧霞元君’這個在北方已是‘法定’的東岳大帝女的專稱,再封給另一個人。”[14]

          最確鑿的史證,當屬張富春先生新近從明人文集中發現的史料——明管紹寧《賜誠堂文集》卷五《加封水神疏》記崇禎十七年(1644)八月南明加封媽祖神號事,稱其神“原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今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安定慈惠天妃”。“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系永樂七年(1409)所封媽祖神號[15],崇禎朝臣管紹寧奏疏中稱此號為“原敕封”,足以說明崇禎十三年絕無加封媽祖為“碧霞元君”之事。[16]

          二、明崇禎敕封泰山女神“元君”神號證

          然而,證明崇禎帝未曾敕封媽祖,卻并不能表明其賜號“碧霞”事屬虛妄。事實是,明崇禎帝確曾加封過“碧霞元君”,但所封的不是海神媽祖,而是泰山娘娘。筆者新發現的史料可作證憑。

          康熙《顏神鎮志》卷三《饗祀》云:

          碧霞元君廟:在鳳凰山頂。各郡縣人民有香愿不能至岱者,于此焚祝而去。四月十八日鎮民醵錢為會。通判葉先登有《碧霞元君辯》一篇,載《遺文》。明季崇禎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敕諭道經掌壇官梁之洪虔貢香帛,前往東省泰山設醮,恭告行禮,加封群神:天仙圣母青靈普化慈應碧霞元君,眼光圣母慧炤明目元君,子孫圣母育德廣胤元君。(原注:附志備考。)[17]

          按顏神鎮即今山東淄博市之博山區,清雍正朝設縣前為鎮。康熙《顏神鎮志》五卷,清顏神鎮通判趙良璧、葉先登修。成書于康熙三年(1664),九年刊行。

          《顏神鎮志》在記述鎮境鳳凰山碧霞元君廟時,附帶提及了明崇禎十三年敕封泰山三位元君神號之事。其中《天妃經》所載媽祖之號“天仙圣母青靈普化(慈應)碧霞元君”正見于此次敕封泰山之神號中。那么,這條僅載于清初方志而不見于明廷官書記錄的封神敕典,是否可信呢?

          筆者的答案是肯定的。眾所周知,由于甲申易代,崇禎一朝未修《實錄》,史檔散亡嚴重,在其當世已有文獻難征之嘆。現存明代史乘不錄,并不表明當時無敕封之事。而《顏神鎮志》成書于清初,與敕封時間相隔不足30年。其據本土資料(如顏神鎮與泰山毗鄰,崇禎敕封之后,鳳凰山元君廟或亦刻立碑石紀述此典[18])加以記錄,是完全可能的。何況這條“附志”涉及了加封日期與派遣官員等具體內容,后人實難向壁虛構。最為關鍵一點,是筆者在泰山碑記中發現了相關“銅證”,可以充分印證《鎮志》所載史實。《鎮志》中稱敕封所遣之官為“道經掌壇官梁之洪”,而在岱頂碧霞祠明天啟五年(1625)所立《敕建泰山靈佑宮記碑》銅碑碑陰題名中,恰恰出現了此公:“副掌壇太監梁之洪、副掌壇太監潘進朝、副掌壇太監王進忠、大高玄殿掌壇太監錢喜。”道經廠為明代內廷中從事宗教活動的機構,與番經廠、漢經廠并列,明劉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衙門識掌》稱其廠“習演玄教諸品經懺,建醮做好事,亦于隆德殿、欽安殿懸旛掛榜,如外之羽流服色”。其主官由太監充任,有掌壇、副掌壇之名號。明廷封祀泰山,多遣道經廠宦官充任敕使,如萬歷二十七年(1599)四月,神宗頒賜《道藏》于岱廟,特差道經廠掌壇尚膳監太監李昇為使。以銅碑題名為證,梁之洪確有其人,天啟時尚為該廠“副掌壇”,曾參預岱頂碧霞宮“欽工”;而至崇禎朝受命敕封泰山時,已升任“掌壇”。通過這一細節的印證,便可推斷《鎮志》所記崇禎敕封泰山之事確屬信史。

          另外,從“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之封號中,便可明其確為泰山神而發。蓋泰山為五岳之東岳,于色屬青,世認為青帝主此山,如道籍金長筌子《洞淵集》云:“太昊為青帝,治東岳,主萬物發生。”[19]故古人多以青字代指泰山。如明劉敕《岱史自序》中稱泰山為“赫赫青靈”,清唐仲冕《岱覽》則稱為“青岳”。[20]此稱亦見于朝廷正式文告中。如康熙二十七年(1688)遣內閣學士李振裕致祭泰山告文:“惟神靈昭青帝,秀啟天孫,庶品資生,群方仰盛。”[21]乾隆帝御題岱廟楹聯:“青社開封峙者宗山稱岳長,蒼精降德圣惟產物與天齊。”[22]由于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居于東岳,其神位亦緣此而被尊為“青”。如乾隆帝御題碧霞祠楹聯云:“三素云英扶絳節,九光霞纈麗青壇。”[23]而媽祖信仰與“青”字無涉,故“青靈”一名所指稱者只能為泰山娘娘而非他神。

          崇禎朝遣使泰山敕封元君神號之舉,約有三點堪予注意:

          其一,崇禎帝所敕封的泰山女神,最初被稱為玉女或玉仙,約在元明之際,被道士冠以“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道號,并偽稱出自北宋真宗的敕封。這一神號在明代受到官方認可,在所發布之正式文告均采用“碧霞元君”之稱。如天順朝翰林學士許彬《重修玉女祠記》:“天順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東監察御史康驥德良、按察使王鉞世昌同一登覽,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成化朝學士劉定之《重修玉女祠記》:“泰山絕頂舊有祠,祀碧霞元君,相傳謂天仙玉女之神。”成化朝侍講尹龍《重修泰山頂廟記》:“昭真祠在泰山之絕頂,世傳謂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祠也。”[24]萬歷朝由于神宗生母慈圣太后的推動,碧霞元君信仰大盛于宮闈,明廷不僅認同神號,且在敕立碑記中明確承認了宋帝敕封之傳說,岱頂碧霞宮萬歷四十三年(1615)首輔方從哲奉敕撰《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云:“碧霞元君名號所從來遠,……宋真宗東封,清泉示異,玉像是崇,以迨于今。自京畿至方國,莫不祇事。”[25]而崇禎帝在此基礎上又作了推進,將傳說中的宋封神號由八字增為十字,而“碧霞元君”之號至此終于化虛(虛構)為實(實封),變成了明廷正式的封號(依《鎮志》文意,天仙圣母、眼光圣母與子孫圣母均為泰山女神之名,而“青靈普化慈應碧霞元君”等方為崇禎封號)。

          其二,由于信眾祈禱的需要,明代泰山元君開始出現兩個“分身”,明初許彬《重修玉女祠記》稱祠“東西為廊各三間,東居配享元君,西居監池圣母。”[26]這在弘治《泰安州志》中又被稱為“謝元君廟”與“監池元君廟”。約在明中葉之后,這兩尊配享女神職司名稱皆被人改變,分別被改作眼光娘娘與子孫娘娘[27]。萬歷朝《岱史》卷九《靈宇紀》云:“碧霞靈應宮:……宮之前,左翼曰子孫殿三間,右翼曰眼光殿三間。”[28]崇禎時張岱《岱志》云:“元君三座,左司子嗣,求子得子者,以銀范一小兒酬之,大小隨其家計,則以銀小兒進。右司眼光,以眼疾祈得光明者,以銀范一眼光酬之,則以銀眼光進。”[29]崇禎帝在本年敕封神號時,兼及世俗所崇信的元君分身,分別將之加封為“慧炤明目元君”與“育德廣胤元君”,這兩尊后起的分身女神從此正式獲得朝廷認可。而這種三身并奉的祠廟格局,也一直延續至今。

          其三,崇禎帝此次敕封元君,與尊奉“智上菩薩”事件有關。據清初顧炎武《圣慈天慶宮記》稱:“崇禎中,尊孝純皇太后為智上菩薩。”[30]孝純皇后為崇禎帝生母劉氏,早卒。崇禎嗣位后,聽信西大乘教等信眾的說辭,仿明神宗加封生母慈圣太后為“九蓮菩薩”的故智,將之封為“智上菩薩”。敕封年代,顧炎武未記,但據清人韓是升《長椿寺明孝純劉太后像》詩注云:“按像凡四軸,崇禎太后母瀛國太夫人徐氏指授畫工,仿照后姪新樂侯劉文炳季弟右都督文照面目,頗得形似,此其一也。”又云:“幀首泥金小楷有‘崇禎庚辰恭繪智上菩薩’十字。”[31]庚辰乃崇禎十三年(1640)。又清初談遷《棗林雜俎》和集《叢贅》“追封母后菩薩”云:“崇禎十三年,追封孝元貞皇后曰‘智上菩薩’,孝純皇太后劉氏曰‘顯仁九蓮菩薩’。”[32]談遷此記將孝純與慈圣兩太后封號混為一談,記孝元封智上亦不確,但其明確記錄封智上之號事在崇禎十三年,則可信從[33]。崇禎帝敕封母氏后,命奉祀于泰山,先祀于岱頂萬壽宮,繼之又建專殿奉祀于天書觀,并更觀名為圣慈天慶宮。《泰山道里記》云:“又其后為智上殿,崇禎間敕建。副使左佩玹碑云:皇上追崇孝純皇太后為西天凈土極樂世界菩薩,上號曰智上,建寶剎于岱。辛巳(1641)啟土鳩工,三載告成。”敕建智上菩薩殿與敕封碧霞元君幾在同時,這便使人有理由認為,本次敕封元君神號,是為將智上奉祀泰山而預作的鋪墊。當萬歷時,明神宗為將其母慈圣太后(九蓮菩薩)崇祀泰山,“位并碧霞”[34],特不惜民力,在碧霞宮鑄銅制金殿以媚神。崇禎帝此番敕封碧霞,實也是乃祖媚神揚親的故伎重演。

          另河北唐山景忠山有康熙三年(1664)《景忠山修建始末垂誡后禩碑》,亦述及崇禎發帑廟祀碧霞元君事:“毅宗夢游神宮,晨發帑金,差監官王應聘、孫進禮,增置配殿、上下牌坊。”[35]可與泰山祀事比勘。

          綜上所考:明崇禎十三年,崇禎帝曾加封泰山女神“青靈普化慈應碧霞元君”等神號,史證班班,確無疑意。

          三、泰山娘娘與媽祖封號混淆的原因

          明崇禎所敕封者為泰山女神,何以到了清初道士所造《天妃經》中,“碧霞元君”卻變成了南海女神的封號。神號混淆的背后,實有多重歷史原因。

          直接原因是,泰山女神與南海女神同有“天妃”之稱。媽祖稱“天妃”,始于元世祖所封“護國明著天妃”號。但若查證典籍卻會發現,泰山女神也早被尊之為“天妃”。泰山女神初稱“玉女”,金元時又稱作“玉仙”,至明代開始有“天妃”之稱,成化時人呂常《游泰山次侍郎鄭東園韻》詩云:“地主只談三島事,天妃端拱五銖衣。”[36]萬歷時王俸《陪譚侍御登頂步前韻》詩云:“翻身世界看應小,翹首天妃始幸逢。”[37]萬歷末期編刊的《靈應泰山娘娘寶卷》中,也將“泰山娘娘”、“圣娘娘”、“頂上娘娘”與“天妃娘娘”混用。而“大明萬歷己酉年(1609)慈圣皇太后繪造”之碧霞元君像,題榜亦稱“天妃圣母碧霞元君像”[38]。

          清初此稱更為常見,如順治朝余縉登岱時有《天妃殿》詩[39],康熙朝尤侗《碧霞元君祠》詩云:“遙想靈旗游幸處,天妃咫尺有行宮。”[40]熊賜履《嘲泰山進香者口號二首》詩云:“天妃太多情,到處陪歡笑。”[41]南北圣母名稱相同,容易產生混淆,遂之誤將泰山娘娘的神號,當成了南海媽祖的敕封。此一神號經過道士編刊《天妃經》的傳播,成為顛撲不破的成說。

          更為深層的原因則是,晚明以后南北兩大圣母神格的逐漸融合。在世人最初的信仰中,泰山娘娘司掌人間生育,保佑婦女兒童健康平安;南海媽祖主管海運,庇護海上行旅安康。各司其職,迥不相謀。但至明清之際此狀況有所變化。明代運河運輸繁盛,河道藉泰山之泉,督漕諸官每借祭告泰山以求水運暢通,碧霞元君也因之被祈望能護漕保運。明代小說《梼杌閑評》第一回中元君自述:“吾乃泰山頂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奉玉帝敕旨來淮南收伏水怪,保護漕堤,永鎮黃河下流,為民生造福。”于是“眾人奔告,知縣申文撫按,題請立廟,至今香火日夜不絕。祈禱立應,遠近之人絡繹不絕。……鐘鼓半天開玉道,香煙萬結擁金光。萬方朝禮碧霞君,永護漕河福德主。”[42]此為泰山娘娘護漕之例。至于護海,李世瑜先生舉出明刊《靈應泰山娘娘寶卷》之文:“娘娘慧目遙觀,[見]天津衛徑沖海口,與倭蠻一水之地。倘有外國侵犯中華,我顯靈降圣,修蓋宮殿,鎮守海口,國泰民安,也是實么。”[43]清順治朝開通自京至閩之九省驛道,官吏赴福州揚帆出海,多先行經此道。泰山也由此成為馳驛必經之山。奉使官員登山叩祀時,往往先禱海路平安,使得碧霞元君的神職漸及廣海。這時人們心目中的泰山碧霞,實際上已成為北方媽祖,充當起護漕保海的重任。

          而與此同時,媽祖的神職也大為擴充,此猶如鄭麗航先生所論:“她的神職從最初的保護海運到抗倭除疫、御災捍患,到兼司孕育、保護兒童等,到明代時已成為一位多功能的神,享有眾多信徒的朝拜。朱淛在《天妃辯》中就有這樣描述:‘至于居常疾疫,孕育男女,行旅出門,必以紙幣牲物求媚而行禱焉。’……(但媽祖)在北方的影響主要還是因保護漕運、海運而得到傳播,在北方民眾的號召力顯然不如碧霞元君,道士們讓天妃宮既有天妃的宮號,又有碧霞元君的幡旗,于是無論沖著哪一位神靈而來的信徒都能滿意而歸。”[44]而元代之后媽祖信仰的北傳,又使其與泰山女神作進一步交融。寶卷研究專家車錫倫先生提出:元代漕運改由海路,南方的女神天妃娘娘受到重視,沿運河多建“天妃宮”,明嘉靖后,漕運工人多信仰無為教,泰山娘娘納入民間宗教的女神信仰體系,并隨漕運工人南傳,“天妃宮”亦緣此多改成“碧霞行宮”與“泰山廟”。[45]所奉祀主神益加模糊混同。[46]

          由于上述之雙重因素,促使南北兩大女神漸呈融合之勢。而清初道士在編刊《天妃經》中移花接木,將明崇禎帝所封泰山娘娘神號,直接冠之于海神媽祖,導致“碧霞元君”成為這兩大女神的共享封號,從而加劇了海神與山神信仰的進一步合流。如時人稱:“吾境(山東德州)多泰山元君祠,謁天妃廟者恒以元君視之,而漫無識別。”[47]。

          這一狀況,不僅體現在媽祖信仰中每標舉“碧霞元君”神號,而在泰山娘娘信仰中也多援引媽祖神跡。如康熙帝御制《重修西頂廣仁宮碑》稱:“西頂舊建碧霞元君宮,……元君初號天妃,宋宣和間始著靈異(按此指宋封媽祖事),厥后御災捍患,奇跡屢彰,下迄元明,代加封號,成弘而后,祠觀尤盛。”[48]將媽祖稱號褒封統統加之泰山元君。康熙四十八年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張玉書在《丫髻山天仙廟碑記》也認同此俗說:“元君者,乃湄州林都檢之女,渡海方游,于宋宣和間,以護佑路人功,始有廟祀。歷元明,累功封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徽號,六百余年至今不廢。”詩人登岱詠頌碧霞元君而每牽及媽祖,如嘉慶間陳文述《碧霞元君祠》詩云:“南海有天后,靈跡湄洲湄。或云二而一,玉冊同致辭。”[49]清代多次策封琉球,使臣途經泰山時,例行詣碧霞宮奉祀,以祈海路平安,如康熙時奉使琉球之徐葆光詩云:“何代山巔祀碧霞,萬里應同護客槎(原注:海神天妃,亦有元君封號)。”[50]。乾隆間李鼎元《使琉球記》云:“十一日癸亥,微雨,決意登岱,恭謁碧霞元君祠,以天后于明末時曾封‘碧霞元君’故。……于遙參亭元君像前禮拜。”[51]顯然已將元君視同媽祖。甚至后來還出現了觀音、媽祖、元君三神合體之論,如清乾隆間韓錫胙《元君記》引述時人傳說云:“近世佞佛者云,觀世音千百億化身,在南為海神天后,封碧霞元君;在北為泰山玉女,亦封碧霞元君,皆一人也。……顧艷玉女、天后二神之靈,而胥實以觀世音。”[52]凡此,足可見“碧霞元君”神號轉嫁媽祖一案對后世女神信仰產生的深遠影響。

          附記:本文寫成后,承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葉濤先生賜告,臺灣民俗學者王見川先生近亦寫有同題論文,并隨后發來了王見川在“2012·媽祖與民間信仰國際研討會”上發表的《媽祖封號“碧霞元君”的由來:讀<媽祖文獻史料匯編>札記之一》原文。王文根據新發現的《道緣匯錄·說麻姑化天妃記》等史料,作出如下結論:《道緣匯錄》可能為明嘉靖時陸西星所作,其書稱天妃“位證碧霞元君”,應是指媽祖宗教修煉的境地,因此媽祖碧霞元君之號是“道封”(也即民間私封),而非帝王敕封。也就是說媽祖崇禎十三年受封碧霞元君的說法,可能是明嘉靖—萬歷年間道士創造媽祖位證碧霞元君影響下的產物。[53]王文前一結論,認定媽祖封碧霞元君說系民間信徒所為,自然完全正確;但后一論斷卻可商榷,因為從新發現《顏神鎮志》的記載證實,崇禎十三年確有敕加碧霞元君封號之事,清初《天妃經》始將此神號與媽祖相聯系,而《道緣匯錄》所謂媽祖“位證碧霞”說,應是《天妃經》之說流行后衍生的產物。故《道緣匯錄·說麻姑化天妃記》作者不可能為嘉靖時之陸西星,其產生時代只能在入清之后。

       

      載《世界宗教研究》 2014年4期

      [1]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使琉球雜錄》,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0頁。

      [2]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使琉球雜錄》,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頁。

      [3](清)徐葆光:《中山傳信錄》,臺灣文獻史料叢刊本,臺灣大通書局1984年版,第23頁。

      [4](清)周煌:《琉球國志略》,臺灣文獻史料叢刊本,臺灣大通書局1984年版,第168頁。

      [5](清)李鼎元著、韋建培校點:《使琉球記》,卷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頁。

      [6](清)于敏中等《欽定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483頁。

      [7]如徐蔚一:《天妃及其封號》,《中國道教》1994年第2期;(馬來西亞)安煥然:《海洋與母性——關于媽祖文化的思考》,《媽祖研究學報》2004年第2輯。

      [8]乾隆《重修臺灣縣志》卷六《祠宇志·寺宇》。

      [9] 宗力、劉群:《中國民間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6頁。

      [10](清)揆敘:《隙光亭雜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46冊),第3頁。

      [11](清)程穆衡:《燕程日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頁。

      [12] 容庚《碧霞元君廟考》。

      [13] 徐曉望:《媽祖信仰史研究》,海風出版社2007年版,第277頁。

      [14] 鄭麗航:《天妃附會碧霞元君封號考》,《莆田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5] 蔣維錟《歷代媽祖封號綜考》,《媽祖研究學報》第3輯,雪隆海南會館(天后宮)媽祖文化研究中心 2008年版,第131頁。

      [16] 張富春:《新發現之南明媽祖封號史料》,《莆田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17] 康熙《顏神鎮志》卷三,第十七至十八頁,國家圖書館藏原刻本。

      [18] 博山鳳凰山碧霞元君廟有崇禎十七年《修醮碑》,或與此事相關。但碑石今為建筑物遮擋,無法目驗原文。

      [19](金)長筌子:《洞淵集》卷二,《道藏》第23冊,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839頁。

      [20](清)唐仲冕撰、嚴澄非點校:《岱覽點校》,泰山學院2004年版,下冊,第676頁、650頁。

      [21](清)唐仲冕撰、嚴澄非點校:《岱覽點校》,泰山學院2004年版,上冊,第39頁。

      [22](清)唐仲冕撰、嚴澄非點校:《岱覽點校》,泰山學院2004年版,上冊,第171頁。

      [23](清)唐仲冕撰、嚴澄非點校:《岱覽點校》,泰山學院2004年版,上冊,第254頁。

      [24] 以上均見弘治《泰安州志》卷六。

      [25]《明神宗實錄》卷五二六。

      [26] 弘治《泰安州志》卷六。

      [27] 子孫娘娘原型最早見于《元始天尊說東岳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浩咒妙經》(《道藏》第34冊,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729至733頁)所言“多男多女,九天衛房圣母元君”,眼光娘娘較為后出。

      [28](明)查志隆撰、馬銘初等校注:《岱史校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頁。

      [29](明)張岱著、夏咸淳校點:《張岱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頁。

      [30](明)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0頁

      [31](民國)徐世昌編、聞石點校:《晚晴簃詩匯》卷一一○,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711頁。

      [32](清)談遷撰,羅仲輝、胡明校點校:《棗林雜俎》,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622頁。

      [33] 參見車錫倫:《泰山“九蓮菩薩”和“智上菩薩”考》,《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版,第324頁。

      [34](明)佚名:《佛說大慈至圣九蓮菩薩化身度世尊經》,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刊經折本。收入王見川等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十二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版。

      [35] 孟慶海主編:《唐山碑刻選介》第1輯,河北唐山市政協文史委2003年版,第165頁。

      [36](明)曹學佺編:《石倉歷代詩選》卷四二四。

      [37](明)查志隆撰、馬銘初等校注:《岱史校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94頁。

      [38]《北京文物鑒賞》編委會編:《明清水陸畫》,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頁。

      [39](清)余縉:《大觀堂文集》卷八(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玖輯16冊),第241頁。

      [40](清)尤侗:《西堂詩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07冊),第2頁。

      [41](清)熊賜履:《澡修堂集》卷十六(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30冊),第581頁。

      [42](明)佚名撰、劉文忠校點:《梼杌閑評》,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頁。

      [43] 車錫倫:《明代西大乘教的“靈應泰山娘娘寶卷”》,《揚州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李世瑜:《天后宮何來泰山娘娘》,《東岳文化與大眾生活:第四屆“東岳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11頁。

      [44] 鄭麗航:《天妃附會碧霞元君封號考》,《莆田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45] 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第四編第一章《東岳泰山女神——泰山老奶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頁。

      [46] 元君與媽祖廟祀混淆狀況,可參考李俊領:《近代泰山信仰禮俗的變遷》第22—23頁所舉惠濟祠之例。李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報告,2012年6月。

      [47](明)王權:《天妃廟記》,載乾隆《德州志》卷十二《藝文》。參王云:《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變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頁。

      [48](清)于敏中等:《欽定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0頁。

      [49](清)陳文述:《岱游集》(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177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543頁。

      [50](清)徐葆光:《中山傳信錄》附〈游泰山詩〉,清康熙六十年二友齋刻本,第2頁。

      [51](清)李鼎元著、韋建培校點:《使琉球記》,卷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頁。

      [52](清)唐仲冕撰、嚴澄非點校:《岱覽點校》,泰山學院2004年版,上冊,第263頁。

      [53] 王見川:《媽祖封號“碧霞元君”的由來:讀<媽祖文獻史料匯編>札記之一》,《2012華人宗教變遷與創新:媽祖與民間信仰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手冊》,臺灣嘉義新港奉天宮,2012年,第19頁。



      本文源于互聯網或媽祖弟子編輯整理發布,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1234区乱码|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