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海洋文明的象征
來源:網絡收集 編輯發布:媽祖弟子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海洋強國,而“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文化”的建設。媽祖文化是海洋文化的旗幟象征。媽祖一生以海為伴,奉獻于海,獻身于海,即使羽化升天之后,仍屢顯靈異,留下許多靈驗故事。從林林總總的史籍記載中,可以了解到媽祖與海洋氣象、航海航行、海上貿易、海洋外交、海上漕運、海洋融合開發等各個方面存在無法割舍、息息相關的聯系,這充分說明了媽祖信仰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一面旗幟,媽祖文化是海洋文化核心組成部分,媽祖是海洋文明的重要象征。
據不完全統計,媽祖信仰遍布33個國家和地區,信眾達3億多。媽祖信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海神媽祖又是航海者的精神支柱,媽祖文化也是中國海洋文化的起始點。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征,也都與媽祖緊密相關。媽祖由航海關系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形成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崇拜神。媽祖是一個極富有東方文化特色的航海之神,與西方世界的海洋之神--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形成鮮明的對照。在海神波塞冬的身上,人們看到了西方海洋文化的冒險、征服、掠奪、欺詐、霸權的特征,反映了歐羅巴人種個性的陰暗一面;而在中國百姓的媽祖信仰之上,人們看到的是中國海洋文化特色--和平、自由、平等、共存的文化精神和文明趨勢。
媽祖信仰以湄洲為起點,不斷拓展,像沖刷上岸的潮水向四周漫延滲透,其影響范圍從最初的海岸線一直深入到內河港埠乃至內陸城市;從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擴張到五大洲四大洋的海域,包括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以及東南亞華人聚集地,乃至歐美地區的華人、越僑、日僑、韓僑聚居地。媽祖信仰超越了海洋圈,在海洋文化里融和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民間信眾文化,是漢字文化圈的又一個明顯的文化特征,是維系漢字文化圈文化認同的有效紐帶。媽祖文化幫助人們實現從海上走向世界的遠大目標,成為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重要精神力量。
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推動了各群體之間的貿易往來,也促進了文明和智慧文化的交流。 現如今,“一帶一路”正延續著古代絲綢之路的傳統,發展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媽祖文化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用“海上文化走廊”的新視角來看,加強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工程建設,與沿線各國在挖掘、保護和傳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領域展開廣泛的合作,少不了聯系中國與“新海絲”沿線國家和民眾的媽祖文化這根長長的海洋文明紐帶。
本文源于互聯網或媽祖弟子編輯整理發布,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