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再回煙臺視野
來源:網絡收集 編輯發布:媽祖弟子
4月29日上午6點48分,靈動威武的舞獅隊拉開了“煙臺市2016媽祖文化節暨煙臺天后行宮第七屆媽祖文化節”中盛大的媽祖巡游儀式和紀念媽祖誕辰1056周年祭典儀式,并把媽祖文化節推向高潮。這項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市博物館、煙臺莆田商會承辦的大型文化活動,讓“媽祖文化”重回到煙臺人的視野。
莆仙戲帶來閩南文化
鑼鼓喧天,整個天后行宮熱鬧非凡。市民來到天后宮參拜和祈福,祭祀活動結束后,10人抬起媽祖像,沿著天后行宮舉行媽祖金身巡安活動。上午9點,由芝罘區老干局京劇團帶來的《釣金龜》、《穆桂英掛帥》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下午,煙臺天后行宮北邊的戲臺子成了閩南文化專場舞臺,福建莆田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莆仙戲的到來,吸引著已把戲臺圍得水泄不通的市民們。2點整,莆仙戲《帝王思妻》登場,其古樸優雅的表演,豐富濃郁的地方唱腔,獨具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風味,成為此次媽祖文化節的亮點之一。傳統而悠久的媽祖文化,牽系著四方賓朋一顆顆誠摯的心,又一次拉近了福建、臺灣各地與煙臺的深深情誼。此外,煙臺民俗博物館還為觀眾精心準備了《媽祖文化陳列》、《煙臺近代家居陳設展》、《國色天香》等精美展覽。
此次媽祖文化節自4月27日起為期三日,上演的劇目也是精挑細選,不僅有適合媽祖文化氛圍的表演,還有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劇目,比如通神京劇團上演的 《玉堂春》、京劇聯誼會上演的《孔雀東南飛》以及芝罘區老干局京劇團上演的 《穆桂英掛帥》等等。同時,莆仙戲也毫不遜色,《乾坤鎖》、《嘉靖修道》、《婉娘救駕》讓觀眾叫好連連,有些觀眾還感動地留下了眼淚。
媽祖節促進文化經濟合作
媽祖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反映人類真善美、聚人心、促安定的民間文化。煙臺天后行宮位于我市文化中心區域,是媽祖文化的重要載體,舉辦媽祖文化節有助于提高整個文化中心的吸引力、知名度和輻射力。2016年媽祖文化節舉辦期間,觀眾收看京劇、莆仙戲、舞獅表演等文藝節目的熱度有所提高,觀眾對文藝節目的互動性反映出了他們文化藝術修養的再度提高。媽祖文化節上演各種文藝節目,有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參與媽祖文化節巡游儀式和誕辰祭奠儀式的人數較往年更多,大量福建人士、臺灣人士以及其他信仰媽祖文化的各界人士前來參加媽祖文化節活動。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福建籍商人來煙經商,與港城結下了不解之緣。目前在煙臺經商、工作的福建籍人士已達數萬余人。此次祭奠儀式空前盛大,創下了歷屆媽祖文化節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盛、參與面最廣、活動形式最多等多個新高。煙臺福建會館(煙臺天后行宮)不僅成為了福建商人愈加重要的聚會交流場所,而且成為了福建士商祭拜媽祖、拉近鄉情、記住鄉愁和精神寄托的地方,成為了弘揚和傳播媽祖文化的重要平臺。煙臺地區獨特的媽祖文化
說到媽祖文化節,不得不提的就是“媽祖文化”。山東沿海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并與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和特色文化相結合,也就形成了具有山東特色的媽祖文化。媽祖文化在山東地區的傳播主要是在煙臺地區,這與該地區的人文與地理特點有關,也與媽祖文化的特點有關。膠東地區海岸線有2500余公里,自古以來這里的人們也大多從事捕魚業和航海運輸業,對外貿易比較發達。而媽祖文化做為一種海神信仰文化在膠東地區傳播也就不足為怪了。自2010年開始,我市的媽祖文化節傳播了媽祖文化,弘揚了媽祖“立德、行善、博愛”的精神,其規模和影響越來越大,已被省臺辦列為山東省優秀對臺交流項目,也成為我市重要的文化節慶品牌,也是“公益文化社會辦,繁榮文化為社會”的成功范例。
本文源于互聯網或媽祖弟子編輯整理發布,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