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閃耀“海絲”
來源:網絡收集 編輯發布:媽祖弟子
連日來,湄洲媽祖祖廟正加快推進世界最大硨磲媽祖的建設,計劃在今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前開光。近年來,祖廟先后打造出世界最大的石雕、漢白玉、翡翠、金尊、青銅、紅木等媽祖圣像,湄洲島成為世界上存放最大媽祖圣像最多的一座“博物館”。
作為媽祖的故鄉和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莆田與海上絲綢之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留存有許多與“海絲”有關的文物古跡及文化,尤其是媽祖文化。早在宋代,媽祖信仰經由“海絲”遠播海內外。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在《林夫人廟》一文中提到:“興化軍境內地名海口,舊有林夫人廟……凡賈客入海,必致禱祠下。”可見,當時的漁民或海商中已形成媽祖信仰。媽祖文化在宋代已成為主流文化。到了明代,媽祖信仰更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而廣為傳播。至今在“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仍分布著數量可觀的媽祖廟。
位于我市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始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世界始建年代最早、建設規模最大、祭拜規格最高的媽祖廟,也是世界上萬座媽祖分靈廟、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3億多媽祖信眾的心靈原鄉。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前后,都有成千上萬的媽祖信眾不遠千里,從世界各地前來祖廟朝拜,護送分靈媽祖像“回娘家”。臺灣地區的媽祖宮廟有3000多座,三分之二以上的臺胞信仰媽祖。隨著莆臺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現在每年前來湄洲島朝圣的臺胞和海外人士達30多萬人次。
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非遺。湄洲祖廟“媽祖祭祀大典”是我國首批“非遺”,與“孔子祭祀”“黃帝祭祀”并稱為中國三大傳統祭典。
我市重視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特別是深入挖掘媽祖與“海絲”的淵源關系,保護與“海絲”相關的文物古跡,積極爭取列入“海絲”申遺城市。媽祖文化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去年湄洲島游客量突破400萬人次。
令人振奮的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提到,“媽祖文化包含海洋精神”,引起熱烈反響。我市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于媽祖文化建設的建議被采納,“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的表述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眼下,我市正緊抓機遇,認真貫徹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中央領導指示精神,繼續做好媽祖文化文章。今后的5年里,爭取設立湄洲島“世界和平論壇永久性會址”,定期承辦海上絲綢之路和平論壇、世界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參與“海絲”申遺,開展“天下媽祖祖在湄洲巡游”等活動,完善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媽祖春秋大祭,舉辦天下媽祖回娘家、湄洲媽祖巡天下、“海絲”沿線國家海上祭媽祖等民俗交流活動,設立媽祖課程,擴大媽祖文化在海外及“海絲”沿線地區的影響力,加快把湄洲島建設成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和“朝圣島、旅游島、生態島”,把莆田建成世界媽祖文化中心。
本文源于互聯網或媽祖弟子編輯整理發布,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