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興橋天后宮

源興橋天后宮供奉黑面媽祖

源興橋天后宮主任委員郭東指出捐贈芳名榜上有臺灣政要的名字

船型天后宮
媽祖,是閩臺兩地最重要最普遍的神明信仰。在民間,各地的善男信女對媽祖的尊稱多種多樣,包括:天上圣母、天后娘娘、天妃、湄洲娘媽、姑婆祖等等。唯獨龍巖市新羅區龍門鎮的源興橋天后宮,這里供奉的媽祖被人們稱為“船媽”。
這是為什么呢?或許看到源興橋天后宮的造型,您就明白了。這里頭有個故事呢!
2010年,作為源興橋天后宮主委郭東的朋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謝銘洋先生來到源興橋天后宮進香。當他看到這船型的天后宮后,激動地說,源興橋天后宮就是他幾十年前夢中出現的媽祖廟。
源興橋天后宮宮殿坐南向北,水泥基座猶如一只航行的小船,停泊在九龍江源頭的小溪中央,宮殿后面是一個十米深淵,險峻陡峭水聲轟隆;依山形、隨地勢,是橫跨小溪的廊橋,橋中央即是天后宮宮殿。整個宮殿是一個袖珍玲瓏的飛檐翹角三進殿宇,位于龍門鎮郭墘村村口,水色山光、林木蔥蘢。宮殿始建于明正統年間,至今已將近600年。郭東說,其實之前他沒聽過“媽祖”這個稱謂,因為從小到大,龍巖信眾都稱“姑婆”,而謝銘洋來到這邊之后,說這是他幾十年前夢見的“船媽”,于是大家也就跟著這么稱呼了。
在謝銘洋的牽線之下,源興橋天后宮于2013年9月參加了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2013世界媽祖會北港”活動,當時,海內外4643尊媽祖神像會聚云林縣北港祈福,300多家媽祖宮廟加盟會香,展現最美好媽祖文化,一舉創造吉尼斯紀錄。9月22日,活動的最后一天,重頭戲“萬神祈福大團圓”在北港封街舉辦,萬神萬人大辦桌。所有活動結余款與普渡供品都贈給低收入戶、孤兒院等弱勢人群,弘揚媽祖大愛精神。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鑒證官經過核實,確認參與此次活動的媽祖神像為4643尊,當場向北港朝天宮頒發“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銀盾,源興橋天后宮則取得了吉尼斯總部頒發的證明文書。
據了解,參加此次活動的媽祖宮廟不僅有臺灣各地,還有來自大陸福建、浙江、天津、山東、江蘇、湖南等地,而海外的甚至包括南非、津巴布韋等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活動的4643尊媽祖神像中,有10尊就來自源興橋天后宮?!斑@十尊媽祖是我們參與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媽祖,2013年去參與大聚會。這是我們重新去定制的,希望等我們把源興橋天后宮發揚光大后,龍巖的很多媽祖廟會到這邊來請分靈。龍巖的媽祖廟很多,我們的天后宮雖小,但很有靈性。”主委郭東說,“源興橋天后宮如今與臺灣宮廟的交流很頻繁,這幾年基本每年有幾十家臺灣宮廟到我們這邊,我們也經常出去交流,甚至去到新加坡、泰國?!?br>
為發揮源興橋天后宮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針對該宮年久失修的實際,2013年12月底,兩岸信眾籌資60多萬元,對該宮進行了修繕,使天后宮煥然一新。據悉,修繕的時候,馬英九、吳敦義等人士都作了款項捐贈。郭東說,每次組織信眾到臺灣交流,感悟都進一步加深:“去完之后,我們就自發自覺成立委員會,設財務、會計,像臺灣那樣財務公開、專款專用,通過民間信仰從事慈善活動。而且,自從信仰媽祖,心態有些改變,很多人改掉了自己不好的習慣。”
2013年10月,源興橋天后宮成為龍巖市唯一入選“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會員。郭東表示,目前,龍巖的媽祖廟之間缺少交流,很多宮廟沒去過臺灣,他希望未來把這些媽祖廟聯合在一起,組團去臺灣交流:“我個人去了臺灣好多次。交流之后,彼此就會發現,兩岸是一樣樣的,而且彼此更好相處?!?br>
本文源于互聯網或媽祖弟子編輯整理發布,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