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蔗塔是在歷代媽祖廟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人神共樂的民間工藝,以涵江延寧宮最具特色,形象表現了莆田民眾崇拜媽祖,祈求生活像甘蔗一樣節節高、甜蜜美好的愿景。
2月23日是農歷正月十六,也是涵江延寧宮鬧元宵的傳統日子。記者在現場看到,延寧宮前人山人海的,有鑼鼓隊正在表演;宮內,一座媽祖蔗塔矗立在正中間,直達天井頂部,蔗塔上用染色過的蔗節堆出“上元祈福”字樣(如圖),大方美觀,引人稱奇,前來參觀的市民紛紛拍照留念。
特地趕來觀賞的市作協會員年微漾告訴記者,蔗塔是一種造型藝術,即用甘蔗切成蔗節,搭疊成空心燈塔。塔身凈高4.2米,加上底座的八角形紅漆木果盒,總高5.3米。塔身全部用蔗節搭疊,選糖分高、質地硬的甘蔗,用特制軋刀把甘蔗切成1厘米、1.2厘米、1.5厘米3種高度蔗節,再小心壘起,蔗節搭至天井頂一般是360層左右,整個媽祖蔗塔要使用175公斤左右新鮮甘蔗。
當地老人告訴記者,農歷正月十三,延寧宮管委會就開始動手制作蔗塔,直到正月十六前夜才能完成。蔗塔可存7到8天,美觀大方。特別是夜間塔內明亮燈光從蔗節空隙透出,營造出一種神圣、瑞祥、和諧的節日氣氛。
延寧宮蔗塔技藝如今僅有延寧宮管委會主任謝玉章和助手陳文龍2人掌握。2007年,延寧宮媽祖蔗塔入選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源于互聯網或媽祖弟子編輯整理發布,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